旅游路线定制的技术指标_旅游路线定制的技术指标有哪些
对于旅游路线定制的技术指标的问题,我有些许经验和知识储备。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1.乡村旅游规划的技术路线
2.浅谈导航产品路线规划方案(一)---同城路线规划
3.请问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紧迫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乡村旅游规划的技术路线
乡村旅游规划作为旅游规划的一种特殊类型,必须遵循旅游规划的一般原则与技术路线。规划技术路线是规划过程中所要遵循的一定逻辑关系,其中包含了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制定规划的基本步骤。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门针对乡村旅游规划的技术路线。根据旅游规划的一般性要求,结合乡村旅游规划的实际需要,乡村旅游规划的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规划准备和启动
主要工作包括:(1)规划范围;(2)规划期限;(3)规划指导思想;(4)确定规划的参与者,组织规划工作组;(5)设计公众参与的工作框架;(6)建立规划过程的协调保障机制等。
第二阶段:调查分析
主要工作包括:(1)乡村旅游地基本情况、场地分析等;(2)乡村旅游资源普查与资源综合评价;(3)客源市场分析与规模预测;(4)乡村旅游发展竞合分析、SWOT分析等。 第三阶段:战略方向研判
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现状,文脉、地脉及客观形象,横纵向分析,诊断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包括乡村旅游形象策划、发展方向与布局、开发策划等,确定规划目标。
第四阶段:制定规划
制定规划构建乡村旅游规划内容体系的核心,依据发展乡村旅游的总体思路,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乡村旅游产品策划与开发、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容量、支持保障体系等。
第五阶段:组织实施与综合评价
依据乡村旅游规划的具体内容,做好乡村旅游规划管理;根据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做好信息反馈,以便对规划内容进行适时的补充、调整和提升。
由于规划受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府部门结构、行政级别等因素的影响,特定地方的规划可以是其中的某些环节,视具体乡村旅游规划具体对待!
浅谈导航产品路线规划方案(一)---同城路线规划
旅游服务机构为旅游者设计的进行旅游活动的路线,它是联系旅游主体和客体的中间环节,起到输送和集散游客的纽带作用。旅游这种带有暂时性、异地性特点的移动,是受旅游区、经济状况、交通条件、旅游市场、旅游时间等因素制约,需要选择一定的路线。这种路线应当满足经济、舒适和多功能的要求,例如,使游览内容丰富多彩,进出便捷,避免迂回和往复,观览点疏密相间,使游客活动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感,热点和冷点兼顾,力求保持客流的平衡等。
旅游路线的划分种类很多,如:按游览日数分为一日游、二日游等旅游路线,按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分为观光旅游路线、专题旅游路线及科学考察旅游路线等,按游客所乘的交通工具分为徒步、自行车、船舶、飞机、火车、汽车等旅游路线,这些不同形式的路线的相互联结,形成贯穿各景点的线形、环形旅游路线。
旅游线路的类别
1、观光旅游线路
观光旅游线路是利用各类旅游资源,组织旅游者参观游览及考察,观光旅游线路的内容包括文化观光、自然观光、民俗观光、生态观光、艺术观光、都市观光、农业观光、工业观光、科技观光、修学观光、军事观光等,观光旅游线路一般具有资源丰富、可进入性强、服务设施齐全、安全保障高等特点。
2、度假休闲旅游线路
度假休闲旅游线路是指组织旅游者前往度假地区短期居住,进行包括娱乐、休憩、健身、疗养等消遣性活动。度假休闲旅游线路内容包括海滨度假、山地度假、湖滨度假、温泉度假、滑雪度假、海岛度假、森林度假、乡村度假等。
3、专项旅游线路
专项旅游线路又称特种旅游线路,具有主题繁多、特色鲜明的特点,包括探险旅游、烹饪旅游、保健旅游、考古旅游、漂流旅游、登山旅游、自驾车旅游、品茶旅游、书画旅游、朝圣与祭祀旅游等,此类线路适应了旅游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特点。
请问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紧迫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篇文章分为两个系列,都是用来分析导航类产品(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线路规划方案以及这类产品的用户体验。系列一主要用来分享一下同城的线路规划方案,系列二主要用来分享异地线路规划策略。
我将从使用场景和用户期望,去分析产品不同模块下:
1.呈现的路线规划方案是否合理;
2.竞品间的差异以及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才可以更好;
3.未来可以做的一些拓展业务和改进点。
1. 用户分类
针对使用导航类产品进行同城线路查询的用户:
a. 该市常住人口;
b. ?旅游人群;
这两类用户的痛点都是一致的---不知道怎么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给出合理的路线规划仅仅是一款导航类产品需要做到的最基本功能,而能否更智能的为用户呈现更合适的方案,甚至比用户多想一步,超越用户在当前使用场景下的期望,才能更好的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粘性。而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使用场景,就会有不同的用户期望。
用户在使用导航类产品时,往往会采用产品提供的首个方案。在相同的起始点下,如果我们总是提供同一个路线方案,那么第一个方案并不能总是满足不同场景下所有用户的期望,这无疑会降低用户的使用感受。虽然我们再每次搜索是都为用户提供了2-3个不同的路线,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做选择的前提是要把每个不同方案的内容进行阅读再横向比较。而用户往往懒得这么做或者惧怕选择。因此就需要我们的产品在充分思考用户的特点,使用场景后,给出用户最优最期望的路线呈现策略。
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这两类用户群的固有特点。
常住居民:对城市整体认知度高,较为熟悉。
旅游人群:对城市不熟悉,多采用公交,出租出行,自行车,步行选择都较为频繁,由于交规和每个城市的限行政策等因素,自驾选择相对较少;
总的来说,用户为某个城市的常住居民,几个频率较高的需求为:
?a. 为避免出行拥堵,得到更合适的路线规划;
?b. 去自己某个没有去过/不是很熟的地方,需要线路推荐,顺便看一下此次出行的距离耗时等;
?c. 周边推荐;
对于旅游人群来说:
a. 查找合适路线,如果为自驾,给出一些不同交规或者行程规定的预警或提示;
b. 查找旅游景点,车站进出口路线,周边推荐;
c. 查打车费用和路线情况,避免被坑;
可以看到这两类人群在不同场景下的一个共同需求都是得到合适的路线规划信息。但是末端的细节展示又是有所区别的。
例如即使起始点一致,对于旅游人群来说规划出的路线应该避免该城市限行路段,时间,同时给出的路线应该尽量走大路(防止小路由于不熟悉造成走错路情况,降低用户体验),这个时候给出的路线方案可能耗时就不是最重要的选项了;而对于常住居民,由于对城市较为熟悉,可以推荐小路减少耗时和拥堵情况。
同时对于旅游人群来说,如果使用驾车选项查看路线,要考虑到旅游人群很大可能是想预估一下打车费用,这个时候给出出租的大概费用就比较合适,同时可以有意识的引导用户使用产品自带的打车功能。
在完成对用户种类,使用场景和期望的分析后,我们接下来从每个模块入手,对此类产品目前的方案呈现策略进行进一步分析。
模块:叫车模块,驾车模块,公交模块,步行模块,骑行模块
竞品:百度地图: iphone版_v10.1.0
高德地图: iphone版v8.1.2.2127
叫车模块:
一般又会分为快车,专车,出租车等更细化的子类目
百度地图:
a. 该模块下细节和内容过多,但使用频率较低。可以在其他常用模块为本模块引流,例如在驾车模 块,给出出租车预估价和开始打车入口,把用户在合适的场景下引流到该模块中。
b. 对于接送机来说,可以在用户使用驾车选项卡查询时(起点或者终点是机场),告知用户提供航班号可以给出更加合适的路线规划,把用户引流到接送机模块下,引导用户填写航班号,从而告知用户应该几点出发比较合适,大概耗时等信息。如果不是即时出发线路,可以引导用户开启路程出发提醒(app通知功能),以后就可以给用户推送一些营销信息。
驾车模块:
推荐方案可以综合考虑用户之前的使用数据,位置信息等,进行更智能更符合用户当前使用场景下的推荐方案,而不只是根据起始点和终点的不同给不同类型的推荐方案。
1. 出行方案?
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在此模块下都会给出2-3个方案;
每个方案的提示信息(共有):方案名(大路优先,耗时最短),耗时,距离,路线图,红绿灯个数,出租车预估价格。
其中,百度地图多了准点率的信息,综合考虑这里的准点率应该意味着是否经常发生拥堵,但采用驾车导航多发生在实时状态下,所以这个信息可以考虑删除;
2. 路线偏好
路线偏好设置上,两个app给出的选项差距较大。
百度地图路线偏好选项:智能推荐(默认)、时间优先、距离优先、躲避拥堵、不走高速、高速优先;
高德地图路线偏好选项:躲避拥堵,避免收费,不走高速,高速优先。同时针对客车可以开启:小客车避开限行,货车避开限行、限高、限重两个选项;
首先,时间和金钱是所有人最看重的东西,尤其在当今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用户对所有事情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
时间:意味着不想在路上浪费更多时间,在没有拥堵的情况下,意味着用户更看重路程最短,路程最短则耗时短;在拥堵的情况下,意味着用户更看重避免拥堵,即时绕路但是避免拥堵一样节省时间。
用什么体现出我们懂用户想更快的到达?
不管路线是否发生拥堵,对于用户来说都渴望避免拥堵!!!
即时开车在路上的时间稍微长点也比让用户因为拥堵等在路上的体验好。
金钱:为了更快速的到达某地,我们需要走高速,意味着需要交过路费,相当于用金钱换时间。尤其是当你短途开车(同个城市)或者超长途开车(跨越N个省市)。短途开车意味着相同路线间耗时差距不会十分大,超长途意味着时间本来就很长例如10多天,那么多几小时影响也不大。这个时候就要用钱来对不同方案进行衡量了。推荐选项卡,花费最少。
其他:对于客车来说虽然某些路段的限行导致客车可能要走一些重复路程,但是我们考虑到,不管是拉货车还是大巴客车,对于司机来说,这类车行进的路线比较固定,司机往往清楚某段路线是否有限制,或者拥堵状况,因此针对客车的相关选项开启可以删去。
智能推荐:根据用户类型和以往用户使用数据进行。
例如:1.用户选择的目的地是用户常去的地方,或者设置为家,公司的地方,这类地方用户其实是不需要线路规划得,那么用户使用线路规划功能的目的应该为:避免拥堵;这个时候给出的几个推荐路线方案,符合时间最短和避免拥堵方案就应该被呈现出来;
2. 如果用户在推荐的几个方案中总是选择红绿灯最短或者花费最少的方案,那么下次用户进行路线规划时,这几个方案应该作为智能推荐首先推荐给用户展示。
3.对于旅游客户,可以推荐大路优先的方案,防止用户因为对城市道路不熟悉走冤枉路导致的用户体验降低。
推荐路线偏好设置:智能推荐(默认),时间优先,避免拥堵,花费最少,不走高速,优先高速。
公交模块:
1.展示信息
共有:耗时,步行距离,上车站名,总站数,公交何时到站,转程线路;
其中,高德地图显示了整个路程的票价,而百度地图仅提供了地铁票价。
对于常住居民来说,往往拥有公交卡可能不关注票价,但是对于旅游用户来说,票价可以让用户提前做准备;同时购买地铁票可以在购票处看到价钱,而且可以找零。而坐公交只有上车后询问司机或者临上车前看车上投币处价钱,这个时候用户已经来不及仔细找钱,尤其是用户没有零钱的时候,虽然不标示价钱不会直接影响用户,但是价钱信息的提供恰恰满足了用户在此场景下的期望,提供了价钱信息可以无形提高用户的使用粘性和使用体验。
2.其他细节
百度地图:在公交模块中,给出了骑行方案,即某一段路通过骑车到达公交站而非传统的步行或者短途公交。
目前共享单车数量较多且使用方便,骑行方案可以展现更多种类的公交方案,而不仅仅是只依赖于步行最少作为方案展示规则,因为会存在步行最少但是转乘公交次数过多的情况。
但目前展示的骑行方案中, 步行距离仅500多米也提示骑车,反而有些步行1公里以上的线路没有推荐骑行代替步行,建议在后续优化中,可以对步行距离较远的线路推荐骑行前往,或者对近步行但是要转成,远步行有直达车的情况归类为骑行方案。
高德地图: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在公交模块中,当用户挑选了某一个公交方案后,会有弹窗提示用户是否要设置到站提醒。这个弹窗的提示时机恰到好处,在用户正需要的时候弹出,无疑提高了这个弹窗的转化率。到站提醒可以提升用户体验,以往用户去不熟悉的地方,往往要数着车站数或者频繁查看手机导航自己的定位信息,分心或者位置刷新不及时很容易造成用户下错车。而用户一旦使用过后但站提醒功能尝到好处,无疑增加了用户对该产品的粘性。同时到站提醒又在最合适的时间弹出让这一过程更加自然,同时到站提醒会迫使用户打开APP提醒功能,而提示的时机决定了这个功能的开启率,一旦用户开启,APP后期可以通过提醒功能为用户推送更多信息。提升用户体验和用户粘性的同时增加APP推送信息的送达率。
3. 同城导航中公交策略展示逻辑是什么?
在经过了大量观察,总结来看(如果想的不对,还请知道真相的人告知,万分感谢)推荐公交线路的话,是按照步行距离的远近,只展示步行距离最短的前几个线路;
这一呈现策略在我看来,主要是考虑了懒这个因素,所以展示的策略只展示步行距离最短的前几个。同时为用户提供切换其他呈现策略的路口,给他们选择的机会,例如有些用户更看重直达,那么他同样可以有切换入口看到更适合自己的路线规划。
回答引子的问题:
我晚上初次查路线时,他首先把已经停运车辆进行了筛选,然后在按步行距离为我推荐了几种公交方案。但是我早上去查的时候,由于那些停运车辆已经运行,他就会把所有公交方案按照步行距离整体排序,但是如果我切换公交方案展示选项卡,还是能看到其他的几个公交。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在推荐方案下列出所有的公交方案?
全部的公交方案->过多的信息->增加用户选择困难
增加用户选择困难的同时,大部分用户会直接选择推荐方案的前几个选项,列出全部的公交方案意义较小。
同时,当我们在推荐方案中只显示出部分公交方案,如果用户觉得这个方案不好,去切换成其他展示方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用户更偏好的公交方案是什么,在下次推荐方案时就可以变得更加精准。我们越来越符合用户的出行习惯,用户越难离开我们的产品,从而增加用户粘性。
步行模块:
1. 展示信息
共有:耗时,距离,燃烧能量。
百度地图:打车费用,节约碳排放数量。
高德地图:途径十字路口数,查找附近共享单车。
这里可以看到,百度地图给的一个入口是打车,而高德地图给的一个入口是共享单车。
选择步行导航的用户,往往起始点和终点距离不会特别远,即使距离或者耗时超过用户预期,用户这个时候选择共享单车的可能型也超过出租车。首先共享单车普及度高,可以快速找到,而且使用成本基本免费。打车需要等待一定时间且花费较多。因此,高德地图给出的共享单车入口好过出租车入口,更符合用户在当前使用场景下的期望和可能发生的动作。
同时,高德地图的线路显示上增加了过天桥的点和过十字路口的地方,导航数据实时更新不一定及时或者准确,导致用户有时在路口不知道怎么走,这个提示的标注可以在地图数据更新不及时避免让用户走错路,可以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2. 可以做的改进:
a.节约碳排放的信息展示,这一模块后期可以学习蚂蚁花呗的种树行动,从而引导用户增加使用百度地图的频率(即时走的路线是自己熟悉的,也要使用步行导航进行记录),同时百度地图推出了我的足迹模块,通过低碳行动也可以增加用户使用我的足迹模块的频率。
b.AR实景导航,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趣味性,但是如果仅仅是AR显示没有什么参与感(特定的营销活动),用户的使用率低。例如可以在AR实景导航时,某个大厦上弹出气泡框为XX多个用户到过此地,包括一些用户对这个地点的评价可以吸引用户使用该功能,也方便通过这个入口推活动,吸引更多用户,提升用户量。
骑行模块:
1. 呈现信息和步行相同,故不在此做赘述。
2. 百度地图&高德地图:都提供了共享单车入口。
百度地图又在骑行模块中更加细分成了电动车和自行车的分类。
我们从用户角度来分析下这个分类是否必要:
首先,使用骑行模块的用户到达的地方距离当前地点距离不会过长,或者距离长的往往是骑行爱好者;对于这类用户来说,耗时并不是最关注的信息,具体的路线规划才是。因为骑行很少会被拥堵等事情影响行程耗时,而电动车和单车目前呈现信息的唯一区别就是路程花费时间的区别。因此这个模块如果不能提供其他更多的信息区别,建议不用把骑行分的这么细进行展示。
其他模块:
这五个模块是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共同拥有的,除此之外,高德地图还提供了另外两个模块分别是:火车模块,客车模块。
1. 火车模块,给用户提供火车出行方案。
在同城导航中,火车模块给出的统一页面内容都是没有合适的线路规划;如果是异地,会给出合适的火车出行方案。但是同时,异地导航,公交模块中同样也会给出火车方案。因此这个模块的设置比较多余。同时,用户查找火车信息基本上都习惯于去去哪,携程,12306等平台获取信息。所以此模块用户的使用频率低,同时并不是一个出行方案的补充。
建议删除,或者在异地导航中,公交模块下不直接展示火车线路规划,而引动用户跳转到火车模块下进行查看。
2. 客车模块,给用户提供客车出行方案。
与火车类似的是,在同城导航中,给出的页面信息都是没有合适的客车出行方案。
不同的是客车的出行计划,不管是同城还是异地的导航都没有其模块给出了相应方案。所以这里,客车模块的信息是整个导航信息的补充内容。
同时目前大多数人购买客车票都是到客运站现场进行实时购买,而且没有办法提前了解客车的运行计划。同时乘坐客车出行,没有一个统一的查询入口,用户就算知道起始地和终点,也无法准确知道所在区域客运站的名称,从而无法直接在某些购票平台上直接,而要采用百度搜索的方式去查客运站名称后再进行购买,因此导航类产品的客车模块对于导航产品的信息呈现是一个有效的补充,极大的满足和方便了此类用户的需求,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和用户粘性,也有利于口碑传播。
在分析了导航类产品不同模块下的线路规划方案和信息呈现,我们从导航类产品的天然优势-提供路线规划角度入手,进行一些产品优化,给用户一点超越期望的小改进。
小故事:
小A想去香港玩个两三天,于是提前在微博,小红书去哪网各种平台查旅游景点,查攻略,然后记下了一些自己要去的景点,可是在安排具体的行程时,由于小A要根据不同景点分布和游玩时间自行定制,于是小A把这些景点一个个用百度地图去搜索,查看位置,查看离飞机场的距离,顺便想想自己应该住在哪里比较方便,花了很多时间把所有自己想去的景点查了一圈后。小A已经忘了第一个景点的位置在哪里了,也记混了好几个自己心仪的酒店。。。。。
~~~抽离故事,得到真相~~~
目标用户:去某个城市首次旅游的用户
痛点: 1. 对该城市不了解;
2. 别人的旅游行程没法全部复制;
3. 制定行程,旅行过程中需要反复进行路线导航
一般的旅游类app虽然可以帮助定制行程,但他们存在的一个缺点是没法具体得到从用户住的旅店到想去景点的实时路线规划情况,也就是说用户在制定行程中,会存在无数次使用导航产品去确定旅行线路,居住地点等信息;或者不去查具体路线,只做大概行程规划,但是当他们到达目的地开始旅游钱,一定还是会使用导航类产品帮助他们去做路线规划。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百度地图的导航和路线规划功能,帮助用户做旅游行程。当足够多的人使用百度地图做行程规划,我们就可以建立起旅游社交圈,分享行程,交流旅游,打造一个独一无二更全面的旅游社交群体。未来再接入景点广告。还可以扩展为出行工具共享平台,拼车平台等,打造一个旅游全方位的系统闭环。
前期的小想法:
使用场景1:针对旅游用户,到了一个没去过的城市,首次在陌生城市打开地图app。
使用场景2:针对旅游用户,前期在百度地图上搜索其他城市的景点或者酒店信息。
逻辑1:
1.当用户在异地,初次打开百度地图,自动在地图上标识出一些旅游景点,提示用户可以把这些景点加入到旅行地址,方便规划路线;
2.用户可以在主界面直接添加系统给出的景点推荐,也可以通过查看某个景点详情后,再详情页面在添加该景点到旅游地址中。
3.主界面用户可以自行切换景点还是周边(默认首次异地开启进入景点选项卡),周边选项卡会为用户推荐目前用户所在地周边的医院,超市,商场,餐厅等信息,用户也可以把这些地点直接加入旅游地址中。
4.如果用户路搜索或者进行路线导航操作的目的地是酒店,推荐用户把该地点加入常用地点,方便用户下次进行路线规划;
5.用户进入行程规划页面时,系统默认根据用户给出的景点为用户规划处所有的安排和路线规划,用户也可以使用拖拽方法把景点归类到不同的时间选项卡下,系统会自动给出每个景点间的路程,还会提示用户这样安排是否科学。
逻辑2:
1.当用户搜索异地的酒店、旅游景点个数超过3个时,提示问用户是否要去旅行,提醒用户可以将这些地点加入规划中,方便后期查看整理。
2.如果用户添加了酒店或者景点,则提示问用户是否查看该城市最爱景点推荐,如果选择是则呈现逻辑1的策略展示和操作。如果选择否,则不开始推荐模式,但是用户再次搜索景点时还是为用户开启直接添加该景点进入规划的按钮。
为什么这样做?
本来用户只是想用百度地图查一下景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做参考,却在不知不觉中添加了很多景点,顺便进行线路规划。而且做好的线路规划可迁移性不高,防止了用户使用路线规划结果直接复制到其他平台。在保证了用户数量的同时无疑增加了用户的停留时间,增加了用户粘性。
用户在做好规划后,分享给同伴的时候,也可以进一步为APP引流。
在合适的时间为用户进行合适的推送。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预测用户的期望和下一步操作,提前给出用户可能想要的操作,进一步留住用户,超越用户的期望。
好处:
增加用户粘性,使用时常和频率;
为APP引流,增加新用户;
为打造全生态的旅游规划做铺垫。
这篇文章主要是从同城线路规划的角度对百度地图的现状进行了一点分析,又从导航类产品具有的天然优势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改进的建议。下一篇系列二,将主要分析异地线路规划的现状。
1、交通智能化:智慧旅游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来进行出行规划和交通指引,节约游客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提高游客的出行便利度。
2、景点智能化:智慧旅游可以通过虚拟导游、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为游客提供更准确、更生动的景点讲解和游览体验,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游客进行个性化推荐和定制化服务,提高游客的游览满意度。
3、导游智能化:智慧旅游可以利用语音识别、机器翻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导游语音识别和自动翻译,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提高游客的文化体验和学习效果。
4、餐饮智能化:智慧旅游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提供饮食餐饮相关的信息和推荐,例如,根据游客口味、偏好或特殊需求提供特色餐厅推荐,或利用移动支付等技术提高餐饮服务效率和便利度。
好了,今天关于“旅游路线定制的技术指标”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旅游路线定制的技术指标”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