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创建存在的问题_景区创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景区创建存在的问题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景区创建存在的问题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1.平安景区创建工作总结
2.旅游景点保护环境的标志那么多,为何有人还乱扔垃圾?
3.联合创建5A景区须注意哪些要点
平安景区创建工作总结
篇一:平安景区创建总结
明溪口镇平安景区创建工作总结
为巩固明溪口镇旅游的优良环境,推进我镇景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根据县委、县和县综治办有关的要求,我镇在旅游景区广泛开展了平安景区的创建活动,现将创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切实加强了领导,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一是在明确责任上抓推进。在创建过程中,我们把保一方平安作为景区领导的政治责任,镇成立了以分管综治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的 “创建平安旅游”领导小组,组长全面抓、负总责。二是在整体联动上抓推进。创建平安景区,有责。镇创建平安景区办公室与各景点村(居)分别签定了目标责任状,形成了互为联结的创建工作领导机制。三是在责任追究上抓推进。我们定期组织召开社平安景区创建工作分析会,对创建工作进度慢、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效果不明显、完不成工作任务的,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
2、营造了参与的浓厚氛围。
一是加强了景区内人员的学习,确保认识到位。我镇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景区内工作人员学习了平安景区创建工作的精神,使大家深刻体会建设平安景区是加快发展所需,是提升形象所求。二是结合岗位创平安,确保宣传到位。我们大力加强了平安景区建设的宣传工作,将平安景区创建工作的意义和目标、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标语、宣传栏、会议等形式宣传到景区内所有人
员,营造思平安,创平安、为平安的.浓厚氛围,动员景区上下投身创建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是制定实施方案,确保落实到位。我们根据县综治委和旅游局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平安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3、抓“双基”,确保平安创建多层次。
一是深化“平安进万家”活动。家庭是最大的基础,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细胞组成的,只有将平安工作延伸到每个家庭,抓好群众基础,形成“关心治安,家家参与防范”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抓住平安创建的根本,提高平安创建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镇确定了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道德素质、法制意识和科技素质为重点,以宣传教育为主线,以家庭平安促进社会平安的“平安景区”创建工作思路,建立了从镇到村到单位家属的创建“平安家庭”活动组织网络,开展了内容为平安意识、治安防范、矛盾调处、法律知识、致富技术、文明新风、安全知识进家的多层次“平安进万家”活动。同时集中组织镇综治办和派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大走访。
通过安全文明的景区创建活动的开展,建立了安全文明景区的有效工作机制,改善了景区及周边治安状况,进一步健全了校内安全防范机制。有效地防止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减少了违法犯罪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以内容健康、丰富多彩为基本要求的景区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良好的景区秩序和优美的景区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
我们在 “平安建设”和综治工作上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高标准、严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将继续投入大量精力,进一步抓好各项创建措施的落实,全力打造“平安明溪口”,确保明溪口镇安定、和谐。
篇二:平安景区建设汇报Xxxxxxx
20**年度“平安景区”建设情况汇报
20**年,xxxxxx以创建“平安景区”为目标,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认真开展“平安景区”创建活动,切实把创建平安景区作为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树立旅游窗口形象,提升旅游服务功能的重要措施,“平安景区”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景区实现了无发生较大旅游服务质量投诉、无群体访、无安全生产事故、无治安刑事案件,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一、加强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为切实做好“平安景区”创建工作,景区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把“平安景区”创建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以景区主任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平安景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了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确定各部位安全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对景区安全工作进行不定期巡查、检查,确保安全工作扎实到位。
二是加强专职队伍建设 ,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强后盾 一是配备一名副科级干部专门负责平安景区创建的具体工作,设立了专门的安保机构;二是定期培训,提升意识,根据景区实际情况,定期组织专职人员参加各种安全知识培训,树立全方位的安全意识和预警意识,提升安全防范水平;三是有地安排保安巡逻队、应急小分队成员进行应急演练、消防演练,确保安保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安全防范技能;四是认真执行安全保卫巡逻制度,设立了24小时游客投诉受理咨询点,及时调解旅游活动中发生的矛盾纠纷;五是根据不同节日放时间,及时制定值班名单,坚持领导带班,干部轮流值班制度。
三是加大防范力度,细化工作任务
坚持“打防并举、预防为主”的方针,从制度、措施等方面,着力构建适应新常态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健全完善了治安、安全、防范等规章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规范了旅游秩序,消除了安全隐患;二是加强了内部保卫机构和安保力量,更新和增设了一批防盗、防火监控系统和设备技术防范手段,投资了30万余元完善了景区监控网络,扩大安全监视覆盖面积;三是对吊桥、游船等设施做到定期检测,并在危险地带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及时提醒游客,防止事故发生;四是全程监督景区餐饮行业,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配备消防设施,确保食材安全无误,并设置消毒设施;五是建立健全了紧急救援体系,设立医疗服务站,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件。
四是广泛宣传,提高全员创建意识
围绕实现“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把“平安景区”的宣传工作贯穿始终。对外充分发挥景区与电视、报刊等媒体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景区官方网站、微信宣传等平台,取多种形式,重点加强社会治安宣传、创建知识宣传;对内利用大小会议,横幅标语,专题专栏,对“平安景区”创建标准、正反典型事例对广大员工进行宣传教育,使宣传教育纵向到角,横向到边。通过教育,让全体员工知晓“平安景区”建设、参与“平安景区”建设,达到知晓率、参与率两个百分百的目标,让平安景区创建的意义和要求深入人心。
五是强化管理,规范景区经营秩序
一是切实抓好各种规章制度建设,健全门卫、治安巡逻、防火、防盗、救护、餐饮、住宿等各种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一个员工的头上,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制度化,使员工遵章守纪,令行禁止;二是成立景区综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专职保安队伍,设立景区警务室,形成完整的规章制度和档案资料,加强动态监管;三是加强对景区各摊点的文明经营教育,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合理设置摊点,推进规范化服务,做到明码标价、文明服务、文明经商,景区无尾追兜售、强买强卖、欺客宰客等现象;四是严格服务标准,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员工工服,统
一挂牌上岗,统一文明用语,统一导游词,统一服务程序,统一服务标准,让游客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五是对外公布投诉电话,全天24小时受理游客投诉,对违规经营、欺客、宰客的人和事进行严厉查处和打击。
六是加强景区卫生治理,注重生态保护
一是专门成立保洁组,配备了20名专职保洁员,定人、定岗、定范围,对景区实行全天候保洁,对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无乱堆、乱放现象;星级厕所配备专人管理,做到一客一清,无蚊蝇、无异味,从而为游客提供了清洁舒适的游览环境;二是对景区生态进行保护性开发,严格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十六字方针,在景区建设过程中,对山水草木、文物古迹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随着“平安景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不仅优化了景区旅游环境,提升了服务水平,增加了游客安全指数,而且提高了函谷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建设“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精品景区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续深化“平安景区”创建活动,为我市平安创建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旅游景点保护环境的标志那么多,为何有人还乱扔垃圾?
随着国内旅游投资热的兴起,新建景区数量急剧膨胀,景区营销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老景区由于受到新景区的同质化竞争和客源分流,经营上倍感压力;而新景区由于缺乏营销管理经验,市场开拓也是举步维艰。这其中,尤以民营景区问题最多,困难最大。
景区“创意”营销将走向何处
面对新的市场竞争形势,中小景区能否取行之有效的一系列措施,快速提升景区业绩呢?笔者在国内各地考察了几十个大小景区,也为其中部分景区做了问题诊断和营销培训,根据我个人的营销观察和市场实践,中小景区目前虽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只要思路对头,方法得当,还是有可能在短期内大幅提升营销业绩的。
一、明确目标,找准定位
中小景区要在市场中取得成功,身为领导者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目标。俗话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营销战略是服从于企业经营战略的。如果企业战略目标不明,那么营销人员再怎样努力,也只能解企业一时之困,而不能解决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
在我所走过的几十个大小景区中,我发现大凡经营上出现较大困难的景区,表面看矛盾错综复杂,营销问题一大堆,诸如专业人才匮乏、内部管理无序、价格体系混乱以及市场推广不力等等,实际上,追寻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责任首先在老板。而老板最容易犯的一个主要毛病,就是“抓小放大”。一方面,景区事无巨细一把抓;另一方面,对事关景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却缺乏一种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在跟一些中小景区尤其是民营景区老板交流时,我发现他们往往能非常准确地说出景区哪一天具体来了多少游客,他们非常关心景区里的哪颗树苗应该浇水哪条小路边上的杂草应该锄掉,但是,如果你问他景区的核心卖点究竟在哪里?景区三五年后打算发展成什么样?他却很难回答。
其实,景区无论规模大小,都应明确两个目标:一个是近期的经营目标,一个是远期的愿景目标。经营目标立足现在,所以要有市场可行性。它必须“体现增长”。企业一旦停止增长,将很快面临经营危机;愿景目标放眼未来,应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应是一个可以“具体描述”的具有战略远见的发展蓝图。
明确企业愿景,对中小景区的发展尤为重要。任何企业在创业初期,都存在规模较小、资金紧张、人才匮乏等问题。正因为如此,就更需要企业员工有一种为了理想而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任何企业都是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在营销战略方面,中小景区要获得业绩增长,首先要做的是找准市场定位。什么是定位?按照菲利普·科特勒的解释,就是“企业把针对目标细分市场开发出的产品特性,通过沟通传达给消费者”。
如何才能找准定位?简单讲就是两句话:对内看,对外看市场。对内,要找出自己景区在“产品特性”方面的核心优势。对外,要分析区域市场内的“需求状况”和“竞争态势”,并且找出自己景区跟其他景区之间的“关键差异”。然后,还要将这种核心优势和关键差异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
中小景区在市场定位方面的通常失误,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产品特性不突出;二是目标市场不集中;三是市场区隔不明显。其定位失误的主要原因,一是投资人心态浮躁,盲目自信;二是管理者缺乏调研,乱拍脑袋。
笔者在国内景区考察时发现,一些中小景区尤其是民营景区的开发和建设,不是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而是从老板的个人喜好出发的。老板喜欢花草,就自己画图设计一个园林;老板喜欢收藏,就在景区里显摆自己花巨资拍卖来的古董;老板喜欢文化,就索性建一个古代名人博物馆。
要重新调整这些景区的市场定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前期开发建设的种种失误,这些景区在总体格局方面往往存在重大缺陷。
但是,真正的困难还是如何改变景区老板的固有思维。这些中小景区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老板,过去大多在其他领域取得过辉煌业绩,甚至有着般的成功故事和人生经历。可以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定势,一时很难改变。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的成功经验,既是一种精神财富,也是一种风险累积。一个人持续不断的成功,很容易导致经验依赖,使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力产生某种幻觉,使人变得过于自信,甚至自我膨胀。而事实上,无论一个人曾经多么成功,他仍然可能会犯下致命的错误。
二、整合,激发潜能
跟国有大型景区相比,中小景区在市场竞争时,缺乏先天的优势。因此,要顺利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中小景区必须整合。对内,要对景区的现有进行重新认识、有效组织和合理配置;对外,要研究景区跟周边其他以及相关配套服务之间的内在关联。从大的方面讲,景区可分为两种:一是有形;二是无形。有形包括景区的山水建筑、历史遗存、人力和货币资本等等;无形包括景区的空间时间、知识经验、品牌价值和组织能力等等。
景区有形的整合方法,主要有两点:一是抓住关键有形比如景区内的某个重要景点,对其加以优化,形成对市场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核心景点;二是深入挖掘景区潜在的价值,对其进行文化创新,将其转化为有形产品。
在这方面,无锡灵山大佛景区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该景区通过对宗教的价值提炼和文化创新,以“如来诞生”的宗教故事为灵魂,以“九龙灌浴”的外在形象为载体,将宗教文化、景区产品建设和现代科技运用三者巧妙结合,使景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景区无形的整合方法,主要也有两点:一是开发组织能力。组织能力的全面开发,是企业获得利润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二是激发个人潜能。企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经验知识的积累,往往沉淀在个人能力之中。
比如,景区最初参与创业的老领导和老员工的经验知识,就是企业应高度重视和善加利用的无形。这些老领导和老员工,大多对自己曾经参与开创的事业怀有极深的特殊情感。他们在长期的市场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和人脉。并且,他们对景区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细节,对景区市场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对景区潜在的内外部危机,有着远超过常人的敏锐感受和深刻认知。后来者在实际掌握了景区管理权之后,应充分调动这批老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这些老领导的特殊作用。当景区面临严重困难时,情况更是如此。比如周庄景区在平安度过涨价风波引起的市场危机,重新走上新的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作为周庄景区最初创业者之一的营销总监韩俭康先生所起的特殊作用,就是举足轻重和不可忽视的。
在整合景区的有形和无形时,有一点需要注意:景区的有形和无形,并非相互割裂的。事实上,即使是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这样的有形,它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景区的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从实物形态角度看,它是有形的;另一方面,景区所在地域和人文环境所赋予的精神承载,却又是无形的。因此,中小景区在整合时,既要关注那些看得见的有形,又要深入挖掘隐藏在有形背后的无形。
在这方面,国内已有不少著名的成功案例,值得中小景区学习和借鉴。比如九寨沟的夜间表演项目“藏王宴舞”,就是对九寨沟地区藏羌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深度挖掘。应该说,节目实际投入并不大,但是票价却高达180元,接近九寨沟风景区220元的门票价格,投入产出比很高。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是桂林阳朔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它通过对自然山水、人文传说以及演艺名人的整合,既丰富了夜间旅游项目,又以点带面扩展了阳朔城市旅游的品牌张力,取得极大的市场效应。
三、持续改良,创新产品
中小景区要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业绩,产品创新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根据我在国内景区考察的情况看,经营困难的中小景区,大多在产品形态方面存在某些不足,从而影响了游客的旅游感受,给景区的市场推广带来困难。但是,要对这些景区进行产品创新,会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景区一旦建立起来,基本框架已经很难改变。怎样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难题呢?关键是要对景区产品创新的基本概念,加以重新认识。
事实上,景区的产品创新,并不等于一切推倒重来,也不等于刻意追求新奇。“适度改良”是一种创新,“持续改良”也是一种创新。景区在前期建设完成之后,虽然在整体格局方面已经较难改变,但是通过适度改良和持续改良,实现景区产品的局部创新,既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这里我举一个例子。笔者曾应邀考察福建省的一个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该景区的市场状况,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虽经多方努力,仍没有太大起色。那么,它在产品形态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呢?主要有三点:一是景区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好。进入景区大门之后,就开始一路爬山。山路两边灌木丛生,既无景观又无视野。将近一个小时的登山过程除了辛苦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乐趣;二是道路设计很不安全。游客上下山的必经之路,好几处地方陡峭而逼仄,仅能容二人侧身通过。而且,山上许多路段没有防护栏,非常危险。这样旺季来临时就根本无法接待大规模进山的观光游客;三是景观布局不合理。山顶视野开阔之处,要么没有观光平台,要么亭台楼阁质量粗糙。尤为甚者,景区的票房竟然设在半山腰,全未考虑游客的需求和感受。
这样的景区如何进行产品创新呢?当我走完景区全程之后,发现该景区的自然其实是十分优越的。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层峦叠嶂,奇特而壮观。山的另一面,湖水清澈,绕山而转。游客坐在船上,可以悠闲地欣赏湖上的白鹭群飞,可谓惬意之极。应该说,这个景区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绝非浪得虚名。如果我们对景区布局做些适当调整,比如,索性把景区大门改到山的另一面,将原有旅游线路做一个反向设计,让游客坐船从湖上进入景区,首先欣赏山水相连的丹霞风光,然后再开始登山旅行;在山顶风光佳绝处,重新设计和修建观光和休闲功能兼备的观景平台,配备必要的休闲服务设施;将原来狭窄的上下山之路,改为单行下山之路,并解决山路安全问题等等,那么可以想象,游客在景区内的旅游体验和环境感受,将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而景区投入改造所需的实际费用并不多。
所以,中小景区在产品创新方面,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说到底,景区产品的持续改良,不在于投资大小,而是要迎合需求。应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高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体现人性化设计为基本原则。
四、抓住触点,提升服务
中小景区谋求业绩增长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抓住触点,提升服务。所谓“触点”,是指企业运营过程中跟客户直接发生联系的、能够影响客户体验和购买决策的关键细节。
比如携程模式,它的主营业务酒店预订和机票预订,主要是通过呼叫中心来完成的。这也就意味着,携程和客户之间最重要的直接联系,首先是电话接听。那么,电话接听就是一个触点。也是携程所有服务环节中的关键细节。而对于中小景区而言,根据景区特性和业务类型的不同,这样的关键细节也许是票房门检,也许是客服餐饮,也许是用具出租。比如滑雪场的专业雪具出租服务,就是一个关键细节。
触点服务的重要性,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其实,抓好关键的服务细节,不但能提高游客满意度,而且可以直接促进销售增长,刺激游客增加消费。比如,当游客掏钱准备购买门票时,售票人员如能态度友善地主动推荐一下景区套票或者园内某个游乐项目,就有可能在瞬间改变游客的购买决策行为。
这里我举一个案例。几年前我在央视无锡基地工作时,曾经碰到过一件事。那是在五一黄金周期间,我发现长期以来一直很难销售的景区三城联票,忽然卖出去好几百张。细查之下,原来是我们无锡片区的营销经理在协助唐城票房工作人员卖票时,对游客进行了主动推荐。于是,我们立即对此做了专门研究,并且迅速形成规范化的服务标准,明确要求票房工作人员在售票时每次主动推荐一下三城联票,让游客多一种购买选择。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举措,到年底为止,三城联票在七个月时间里一下子卖出去13380张,门票收入增加100多万元,相反的情况是,如果我们忽视了服务细节,就很容易导致游客不满,甚至形成恶劣口碑。比如,当游客入园之际,如果检票人员在验票时态度生硬,或是在给半票儿童丈量身高时动作幅度过大,就很可能引起游客的强烈反感,引起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之间的争执,甚至导致游客愤而离去,从而给景区造成品牌和利益的双重损失。
景区要真正做好触点服务,管理者必须对景区服务的各个环节逐一分解,从中找出最具潜在价值的关键细节。在此基础上,还要重新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关服务规范和标准。与此同时,景区管理者还要深入研究游客对景区产品的消费过程和消费心理。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游客对景区产品及其服务的消费欲望,既跟景区的产品品质有关,也跟游客在景区内的具体经历有关。事实上,导致游客强烈不满的,常常是一些小事,比如服务人员的一个脸色,或者一个动作。而对于游客的不满情绪,应当在第一时间加以消除。否则,不满就会迅速蔓延,从而直接影响游客在景区内的心情体验和实际消费。
引人深思的一个问题是,国内许多景区宁愿每年花费上百万元广告费用,对景区进行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但是,对于已经主动找上门来的游客,却不愿意提供哪怕是最简单、最起码的人性化的细节服务。岂不知,跟景区的巨额广告宣传相比,游客更愿意相信他自己亲眼看到和亲身经历的事情。一个游客对某个景区的认知评价,有时候也许是主观武断的和以偏概全的,但是我们却很难改变他的看法。因为人对事物的认知判断,首先源于自己的经验。
五、简化流程,动态管理
中小景区在内部管理方面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必须简化流程。
我在国内景区考察时,发现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管理现象:许多景区规模不大,摊子却不小。一个年营收只有几百万元的小景区,直接面向市场的营销人员也许只有三四个甚至一两个,但是领导班子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管理干部和后勤人员一大堆。这一现象对于景区的市场发展是很不利的。它最主要的弊端有三点:一是管理成本升高;二是工作流程复杂;三是景区面向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下降。
中小景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管理现象呢?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跟景区老板追求“管理规范化”,希望藉此提升景区经营业绩的良好动机有关。
应当说,中小景区逐步走向管理规范化,本身并没有错。但需要注意的是,管理规范化不能变成“管理复杂化”。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需要管理规范化,恰恰是为了通过工作流程的合理设计,使处理各种市场问题的复杂过程变得简单,而不是相反。但是,如果景区内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设置过多,就必然会导致工作流程的繁琐复杂,从而使办事效率降低。这样一来,我们就难以对客户的意见和要求,迅速而及时地做出积极响应,从而影响客户满意度。
管理部门设置过多,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市场危害,就是会使一线市场营销人员不得不面对多头管理的被动局面,疲于应付不同部门的各种要求,无暇顾及企业市场的客户需求。
而如果管理人员冗余,还可能导致企业内部出现权力斗争。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每个部门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扩大本部门的职能范围。而管理人员为了充分体现自己的工作成绩,往往也会在有意无意之间将本来非常简单的事情变得无比繁琐。
我在国内某景区做营销培训时,曾经看过一份景区人事部门制定的营销业绩考核表,考核标准从总裁满意度、总经理满意度、部门领导满意度、相关部门满意度、渠道满意度直到顾客满意度,内容居然多达19条。面对这样的业绩考核制度,一线营销人员必定无所适从。
那么,中小景区应该如何简化工作流程呢?关键是掌握两条基本原则:其一,管理层次越少越合理。其二,周转环节越少越合理。我们对工作流程的设计,一定要做到六个字:方便、快捷、简单。
中小景区在内部管理方面,还要防止出现另一种倾向,就是“管理本位化”。管理本位化,本质上是一种由于工作分工而客观造成的管理静态化现象,它通常出现于中小景区经过持续的市场扩张,逐步向大型景区发展的过程中。它的表现特征是:企业内部表面上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实际上却是一盘散沙。每人只顾埋头干自己的事情,无人真正关心客户和市场。
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景区的基本管理方式,应当实行“动态管理”。其管理要点:一是要让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和所有人员,从眼光向内转为眼光向外,始终关注企业市场的客户需求,而不能只关心本人和本部门的具体事务;二是景区的组织结构应当尽可能地扁平化,防止企业内部因为机构重叠、层次过多而出现信号层层递减的现象;三是领导者的管理手段要富有弹性。要通过对关键节点的掌控,使企业在规模扩张过程中,组织体系依然能保持一种快速反应能力。
六、引进外力,催化变革
随着旅游市场需求变化和景区竞争不断加剧,中小景区尤其是企业历史较长的一些老景区,开始面临企业组织和人才结构的调整和变革。应当说,老景区如何实现企业组织的创新变革,是一个艰难、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多年来,国内许多景区的经营管理体制一直没有理顺,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市场发展。而一些国有老景区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企业包袱过重,冗余人员过多,内部关系盘根错节。虽然景区业绩年年下滑,甚至已经到了死亡边缘,但是,推动企业变革的力量却很难从企业内部自动产生。
要改变这些老景区的经营面貌,必须引进外力。通过外来力量打破平衡,对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和权力体系,进行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企业的核心决策人。
我在国内看到,中小景区尤其是国有老景区的经营变革,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当地成立景区管委会,委派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兼任管委会主任,直接介入景区管理;二是委托某个单位或个人经营承包;三是引进投资商合作开发或者租赁经营。从目前的运作情况看,这三种经营形式的实际市场效果,由于景区具体情况不同,很难下一个定论。但是,无论用哪种形式,都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就是必须引进外来人才参与景区的经营管理。而如何正确使用这些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应有作用,是一个值得景区领导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景区引进的外来人才,无论是空降落地的职业经理人,还是直接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一旦进入景区,通常会遇到两大难题:一是价值观如何跟企业的原有文化氛围相协调;二是执行中如何克服原有权力体系的巨大阻力。
这两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企业内部无法调和的矛盾和冲突。结果,要么是职业经理人感觉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黯然退出企业舞台;要么是企业原有干部职工感觉自己面临生存危机,心理和行为两方面都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
怎样才能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呢?关键是我们对景区的企业变革问题,要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全面认识:
其一,我们应该认识到,景区要实现创新变革,首先必须打破原有的权力体系,进行企业组织的“权力再分配”;
其二,企业变革不等于端掉员工的饭碗,相反,可以优化员工办公条件,提高员工的薪酬待遇。而且,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总是会让自己的员工获得发展机会的;
其三,一个健康的具有活力的企业组织,一定是具有高度包容性的。它允许并且鼓励不同员工的多元思维和多元文化存在;
其四,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往往在于缺乏沟通。因此,景区内部应有一个方便大家彼此沟通和相互学习的交流平台;
其五,身为景区领导者,应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具有包容性的企业文化氛围。
上述五个方面,是我针对国内中小景区目前经营现状和市场实际所做的一些营销思考。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涉及到的营销问题,国内景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存在。其中,有些问题要得到彻底解决,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勇于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并且从现在开始努力,不断提高景区的营销管理水平,我相信中小景区是完全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提升业绩的。
来源:旅游节庆营销智汇
本期编辑:马方波
责任编辑:周静
审 核:范凤娟
联合创建5A景区须注意哪些要点
“远赴人间惊鸿宴,老君山上吃面条。”由于这句话抖音上的流行词,河南安阳的老君山景区又爆火。游客陆续爬山打卡签到,发布在大雪山美丽风景前吃面条的相片。殊不知,在旅游景区人气值疯涨的身后,金顶服务平台上的方便面盒却随处可见,满地狼藉,一些废弃物还被严寒吹到悬崖峭壁下,清洁工人只有冒着危险,腰系绳子,穿行于残雪和峭壁间清除垃圾。旅游地变垃圾场现如今,伴随着度旅游总数持续增加,度旅游废弃物已变成不可忽视的难题。
一方面,一些旅游景区因媒体传播提升了名气和游客量,但因为服务设施和疏通对策没有立即紧跟,短期内内集聚起来的客流量超出了旅游景区的较大承载力,反倒对自然环境导致工作压力与毁坏;
另一方面,以往人烟稀少的荒漠、冰河和高原地区地域,都发生了旅者的踪迹,这在其中在所难免发生随便丢掉的废弃物。野牦牛因误吞废弃物而身亡的事儿已非孤例。在西藏自治区,每一年都是有很多青年志愿者在318国道沿岸拾捡度旅游废弃物,为的便是维护这一片净土。
老君山景区发生的大堆废弃物毫无疑问是让人悲痛的,还行旅游景区在舆论导向下立即观念到这一难题,已分配大量工作人员清理。“在清除垃圾的另外,激励约束机制,催促峰顶各商户立行整顿,针对情节恶劣的执行停产整顿。”旅游景区表明。
尽管本次爆红互联网并不是老君山景区有意为此,但这也给别的旅游景区提了个醒,要立即、充足地解决始料未及的人山人海,防患于未然。多设定一些垃圾桶、多分配工作员清理、严苛预定制操纵客流量、提升对不文明现象的监管,这种全是旅游景区操纵度旅游废弃物的合理方法。另外,旅游景区还要以绿色生态优先选择为标准,均衡好经济收益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联。有关部门也应提升对随处乱丢垃圾等不文明现象的惩治,提升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整治度旅游废弃物,还得靠游客的个人行为主动。作为游客,旅游全过程中,不可以怀里“别人乱扔因为我乱扔”的心存侥幸。乱丢垃圾,不但危害本身的度旅游感受,也会给旅游景区工作员产生多余的风险性,更会毁坏旅游景区的地理环境。我觉得,由于“老君山上吃面条”而爬山的游客,归根究底,或是对着老君山那纯洁无瑕的冬天雪景来的,终究盲目跟风打卡签到“吃面条”并没有很大实际意义。但当美丽风景被废弃物淹没,这趟爬山之行便也缺失了它的实际意义。
扔下的不只是废弃物,还丢了文明行为直至今,游客的不文明现象全是受人关心的话题讨论。以前发生过的游客在万里长城上乱丢垃圾、遍地吐泡泡糖、古城墙上乱画等状况层出不穷,也有随便收花草植物、在树干上印字等不文明现象。一方面旅游景区要提升监管,创建严苛的处罚规章制度管束不文明现象。人流量高峰时段,还能够用分离、过流保护等对策。另一方面游客本身更要留意素养,享有美丽风景的另外要维护好自然环境,不可以让“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脚套同飞”的情景再次发生。
提示游客文明交通的初心,却误解旅游景区增加了一系列改进对策。对游客下湖地区、安全性等层面都干了明文规定,游客下湖必须穿上景区提供的可循环使用鞋套。同时,有关部门查处了在景区周边售卖鞋套的商贩,没收非环保型鞋套并集中销毁。茶卡盐湖也在原有170余名现场清洁人员基础上,又增派100名清洁人员。加强现场引导和管理,根据客流量和游客分布,科学设置垃圾桶,及时清理垃圾,确保景区的干净卫生。
希望一系列的垃圾能成为一面镜子,让国内所有景区都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让游客反思自己,是不是有过类似的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呼吁大家保护好环境,不要让美景只存在于相册里。未来,我也将继续用镜头记录那些“不平凡”的小事。
景区游客乱扔垃圾怎么办1、景区地导,景区讲解员应该担负起提醒游客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
2、景区的主要销售商,派出的团队全陪,需要在前往景区的路途中对于游客做出提醒。
3、景区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到位,垃圾桶的分布频率,每天定时的清洁做到位,我相信一般有点素质的游客看到如此干净的环境都不会乱扔垃圾。?
4、在有必要做出醒目提醒的地方尽量多的做出一些保护环境的温馨公示语。?
5、可以同景区所在的学校开展活动,即让学生社团开展志愿活动,易保护环境为主题,在旺季的周末,在景区进行拾垃圾,做宣传。
(一),有如下几个要点:
一是申报主体必须统一,即成立统一的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以旅游管委会作为申报5A的主体机构。这一点主要是为了规避主体不统一而引起景区之间的管理混乱甚至经营冲突,联合申报的景区主体若不统一,在评定时将一票否决。
二是统一的主题更有助于联创的成功,特别是对于数量较多或距离较远的联创型景区,若有统一的旅游主题或品牌,更有助于联创的成功。如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是四个景区联创(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草原、木兰云雾山),由于统一主打木兰文化,所以申报顺利。山东的沂蒙山景区虽然位于临沂和潍坊两个城市,但由于沂蒙山的整体品牌,也实现了联合申报。
三是为突出景区运营管理的统一性,一般会在管委会下设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或旅游集团。如山东的沂山和蒙山景区在联合申报5A时成立了沂蒙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整个沂蒙山旅游区的营销、管理、经营、服务等工作。但由于联合申报5A的各个景区经常有国资、民企、集体等不同的资产性质,要完全资产重组成为统一的旅游公司困难很大。因此,联合设立的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一般统筹协调整体形象包装宣传、导游人员培训、景区联票销售、外部环境建设等。在内部建设运营上,实行相对松散式管理,赋予各景区自主决策权。
四是根据联创要求,需统一景区网站、统一标识系统、统一宣传资料、统一导游服饰。既然是联创,在评定时是按照一个景区来对待的,即使联合的景区中一个是文化性质,另一个是生态景区,其标识系统等各项设施也需统一。
五是联创的景区之间需有通景公路连接,并开通景区间旅游巴士,尽量联创景区之间的游览一体性。同时,通景公路两侧的建筑、景观、绿化等,也需进行相应的改造和提升。
六是景区的游览面积、停车位数量、旅游商品数量等指标,在评定时可以相加累计。因为5A级景区的游览面积要求不低于3平方公里,联创时可以将各个景区的游览面积进行累加。包括停车位的数量,最新要求不低于1000个停车位,联创的各景区、各个停车场也可以进行累计。
七是要注重全面提升,不留短板,避免评定时因“木桶效应”而扣分。因为联创5A的各个景区通常旅游现状各不相同,但在评分时是按照统一景区的概念来认定的。因此在创建提升时,要充分注重短板和弱项的提升,避免“木桶效应”扣分。
(二)相关成功案例举例:
目前,多景区联合创建5A成功的案例很多,抱团冲击5A已成趋势,仅2014年获批的9个国家5A级景区中就有4个是景区联合创建成功的,分别是:山西省晋中市乔家大院文化园区(乔家大院景区、祁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景区、祁县昭馀古城景区)、安徽省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呈坎、唐模、潜口、歙县古城、牌坊群)、河南省南阳市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址园旅游区(老界岭和恐龙遗址园两大景区组成)和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草原、木兰云雾山)。
今天关于“景区创建存在的问题”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